世界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

葛利普(Amadeus William Grabau) 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1870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塞达堡。少年时当过钉书店学徒、波士顿自然历史学会矿物采集部助理员、该学会博物馆科普报告员。1890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特别旁听生,1891年转为半工半读的地质系正式生。1896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古生物学助教。1898、1900年获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01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任正教授。1910年曾考察欧洲各国地质。1920年应聘到中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他被侵华日军送进北平集中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自由。1946年3月20日在北平病逝。 葛利普是一专多能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发表近300种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地史学、古地理学、地貌学、生态学、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等方面。他早年注重矿物学、生态学、地貌学研究,特别对珊瑚、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化石有很深造诣。他是古生态学的创始人之一,认为古生物形态与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古生物化石分类应当重视所在岩石的堆积特征和环境。他还提出对沉积岩的分类既要重视其成分、结构特点,也要重视其成因。1913年出版《地层学原理》一书,按地球圈层予以论述,包括了广泛的地质学领域。他与H.W.夏默于1909-1910年合作出版的《北美标准化石》科学地论述了种的发生和个体发育,是当时的重要工具书。 葛利普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贡献给了中国古生物学、地层学奠基的伟大事业。中国最早一批地层古生物学者大都出自葛利普的门下。1922年他协助丁文江创办了《中国古生物志》,于1922-1936年间亲自撰写发表了8部《中国古生物志》专著,内容主要涉及珊瑚、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等各门类化石,为我国古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著的《中国地质史》(直译应为《中国地层学》,1924年第1卷,1928年第2卷)和36幅亚洲古地理图,是对中国地层和亚洲古地理的系统总结。他于30年代提出脉动学说,认为地层发育、古地理变迁和古生物演化有一定的周期性。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年代的韵律——脉动理论,地球历史的新观点》(1933)、《由脉动学说论古生代地层之分类》(1932-1938)和《中国地层学上间脉动期的意义》(193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