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王薪火相传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恐龙大国。而在英国《自然》、美国《科学》等国际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上,中国科学家发表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被引用最频繁的论文也莫过于恐龙研究领域。像这种某一学科,而非个人,整体水平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和称道的现象,在中国科学界绝无仅有。恐龙研究,确切地说应该是恐龙学者——中国“龙王”们,打开了中国科学界通往世界的大门,让世界认识中国。
如果说北京的周口店是中国古人类研究的圣地,那么云南禄丰就是中国恐龙学者心中的殿堂。1941年,杨钟健教授将云南禄丰发现的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命名为“许氏禄丰龙”。此举不但震惊了国际学术界,也使禄丰从此成为中国恐龙研究的重要基地。摄影/Shu Yu
名人档案
杨钟健
中国最著名的恐龙研究专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37年获得“葛氏金质奖章”。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通常研究某一学科的发展史,要先梳理出一个脉络,一张由这个领域不同时期的学者组成的谱系图。如果把中国恐龙学者的谱系图看做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家族树”的根,中国第一代恐龙专家就是杨钟健教授。他从事古脊椎动物特别是恐龙研究长达50年,开创了中国科学界唯一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学科。在他之后,第二代恐龙学者中以他的两位学生——董枝明和赵喜进最为著名,他们也代表了国内两个重要的恐龙学支脉。其中,董枝明门下有尤海鲁和吕君昌等近年来不断取得丰硕成果的青年学者,而赵喜进的高足徐星更称得上是目前学术界风头最劲的恐龙专家。他们的工作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敬,也把中国恐龙学带上了世界最高领奖台。

为了了解中国几代“龙王”的工作以及他们之间薪火相传的故事和精神,我采访了《化石》杂志主编郭建崴先生。作为一本业内刊物的资深主编,他对古生物学各领域都了如指掌。